自贸区港建设取得新进展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
一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加大压力测试力度,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深化国内相关领域的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二是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
三是复制推广更多更好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郭婷婷称,长期以来,自贸试验区(港)承载着中国坚持全方位开放,主动作为释放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的重大使命。2022年,各自贸试验区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推动高水平开放
各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开放举措,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作用,为外贸外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从2022年1月1日起,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实现了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全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的18.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863.4亿元,同比增长53.2%。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创新举措,持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如广西、云南、黑龙江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陕西创新跨境电商散货“先报关、后装箱”模式,通关时效提高2~3天。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
深化改革创新
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带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2年,商务部和有关部门推动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文件56份,赋予了自贸试验区更多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截至2022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超过5400项省级管理权限,大幅减少了审批层级。山东、广西等地还创新开展了“负面清单”式的放权。
促进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破除阻碍国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初步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重庆西永片区形成年产1亿台件以上的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湖北武汉片区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相关企业超过16000家。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各自贸试验区主动作为,积极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2022年,山东、河南、四川、陕西联合沿黄地区的其他5个省区共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联同此前已经建立的包括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等一起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服务和促进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动能。
海南自由贸易港同样建设得如火如荼。商务部综合司司长杨涛在发布会上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已发布两年多。在这个过程中,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顺利,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2022年,商务部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一核心要点,锚定全岛封关运作这个关键节点,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与有关部门一道出台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持续完善贸易投资领域的政策体系,大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实。
二是与海南省一道成功举办第二届消博会,参展企业和品牌、到会采购商、专业观众等均比首届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是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全面展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海南自贸港蓬勃兴起。去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达244.4亿元,同比增长7.1%;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36.8%。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今年春节期间,海南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文旅餐饮人气爆棚。
杨涛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部署,在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做好封关运作准备和压力测试工作,同时落实贸易投资领域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全力办好第三届消博会,推动海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