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酒风”反弹?农村移风易俗需持续用力
--
高彩礼、人情费用负担重等问题的高关注度,映射出广大群众苦之久矣的社会心理。多年来,一些陈规陋俗不仅给广大农民群众增加了物质负担,更影响到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2022年,农业农村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农村风俗习惯等实际情况,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治理。
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了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各县级党委政府组织进村入户摸排调研并深入安排部署治理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和宣传、文明办、民政、妇联等部门以及镇村一级联合发力、协同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很多地区农民群众的红白喜事和人情往来负担正在明显减轻,共享着移风易俗带来的实际利好。比如,四川省凉山州村民遵循《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使当地婚嫁彩礼从原来平均30万元降到了10万元以内;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村宣传一批移风易俗典型,涌现出“零彩礼”“零仪式”等,为群众节省了婚丧嫁娶开支。
但也要看到,此前几年受疫情影响,为了避免大范围人员聚集,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少办酒席、不办酒席、小范围办酒席”的号召,各地办酒席的次数、频率、人员、范围等都有所减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部分群众可能会把之前没有办的酒席补上,各种名目的“摆酒风”乱象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弹甚至卷土重来。因此,根治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的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陈规陋习虽然根深蒂固,但不代表不能改、改不了。只要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加上措施得当、方法正确,就一定能够最终打赢移风易俗这场攻坚战。那么,在接下来的移风易俗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总体来说,需要绵绵用力、多措并举,让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柔性”的正向引导齐头并进。
首先,要制定出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适合当地风俗习惯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有章可循,自我管理和遵照执行。乡村熟人社会关系的底色决定了移风易俗工作有其复杂性、特殊性,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文化传统。因此,提倡什么新风,反对什么陋习,制定什么规矩,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拿捏好“度”,讲究合理性,以利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自治。
其次,要加强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切实发挥出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同时,要对带头进行移风易俗做得好的、大家认可的党员干部,在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或优先奖励,以更好营造良好氛围和风气。
第三,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治理措施。比如,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发挥好理事会的功效,积极为村民群众提供相关的服务,让专业人办专业事;把“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红黑榜”等好方式、好做法宣传推广、持续开展起来,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多举办一些农民群众喜爱的文艺演出和宣讲活动,让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工作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论是高价彩礼或是红白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现象,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背离的。因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更要有信心、有能力去加以引导,纠偏陈规陋习,纠正不良风气,让清新明朗的文明新风劲吹在广阔的乡间沃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