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申请审核确认工作,根据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市民政局起草了《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核确认规程(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从即日起至2022年11月3日前可通过以下渠道书面反馈:
1. 电子邮件:85177290@qq.com
2. 邮寄地址: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渝北区民安大道489号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民政局社会救助处(邮政编码:401121)
附件: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核确认规程(征求意见稿)
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核确认规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申请审核确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核确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受理和初审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程序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
第三条 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本辖区内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核确认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相关服务,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四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实施网上申请受理的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当由其中一个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一致的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均不一致的,可由任一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人代为提出申请。委托申请的,应当办理相应委托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基本生活出现困难家庭,应当主动告知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相关政策。
第五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及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2.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有效、完整。
3.履行授权核对其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4.积极配合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所需相关材料,由各区县民政部门确定。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齐所有规定材料;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查询获取的相关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
对于已经受理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申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与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有近亲属关系的,应当如实申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单独登记备案。
第三章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启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或者提请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等方式进行。
(一)信息核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区县(自治县)核查认定中心提交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认定的委托书。区县(自治县)核查认定中心应当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信息核对提请后3个工作日内,启动信息核对程序,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信息管理系统依法依规查询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籍、纳税记录、社会保险缴纳、不动产登记、市场主体登记、住房公积金缴纳、车船登记,以及银行存款、商业保险、证券、互联网金融资产等信息。经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申请人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佐证材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复查。
(二)入户调查。调查人员到申请家庭中了解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和吃、穿、住、用等日常生活费用支出,以及是否存在高收费学校就读(含入托、出国留学)、出国旅游等情况,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辅助评估。入户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入户调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在场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分别签字。
(三)邻里访问。调查人员到申请家庭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走访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
(四)信函索证。调查人员以信函等方式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索取有关佐证材料。
(五)其他调查方式。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前款规定的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程序可以采取电话、视频等非接触方式进行。情况复杂的可召开民主评议会议,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进行评定。
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居住地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动态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章 审核确认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及时完成初审,并将初审意见上报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审核。
(一)初审小组成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低保工作的领导、驻村(居)干部、社会事务办公室(民政办)主任和参与调查人员等7-9人组成。每次初审到会人员不得少于5人。
(二)集体研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低保工作的领导主持召开初审会议,由社会事务办公室(民政办)主任或低保工作人员逐一介绍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情况,并提出是否纳入保障及保障金额的建议,经参会人员集体讨论,形成初审意见,并签字确认。
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以按照初审确定的申请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际差额计算;也可以根据申请家庭困难程度和人员情况,采取分档方式计算。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70岁以上老年人(以下简称:重点保障人员)的还应计算重点保障金额。
(三)公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上报初审意见前,将拟纳入和不纳入保障的家庭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开,公示期为7天。
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重新组织调查或者开展民主评议。调查或者民主评议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提出初审意见。
(四)上报。初审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初审意见,连同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等相关材料报送区县(自治县)民政局。
第九条 区县(自治县)民政局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确认意见。
(一)审查。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当全面审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公示情况和初审意见。材料不完备的应及时退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补齐后重新上报。
(二)抽查。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对单独登记备案或者在审核确认阶段接到投诉、举报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进行入户调查。
(三)审议。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当根据材料审查和入户抽查情况,召开由分管局长主持,低保科(中心)科长(主任)和低保经办人员参加的评审会讨论审定,形成审批意见,并由参加评审的人员签字确认。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采取部门联审或邀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经办人员参与审批。
(四)确认。区县(自治县)民政局经审核后,下发审核确认意见书,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确认同意;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确认同意,并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公示。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当在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所在村、社区长期公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姓名、家庭成员数量、保障金额等信息。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也可通过政府政务平台、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网络公示。
信息公示应当依法保护低保对象个人隐私,不得公开与低保无关的信息。
第十条 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5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未经申请受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确认等程序,不得将任何家庭或者个人直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十二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及法定义务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终止审核确认程序。
第五章 低保金发放
第十三条 低保金从区县(自治县)确认同意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将低保金发放领取表送同级财政局审核后,由财政部门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或通过金融机构代发的方式将低保金直接支付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账户。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代为保管用于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银行存折或银行卡的,应当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签订书面协议并报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备案。
第六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期核查,对家庭纳入保障人员全部为重点救助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年核查一次;其余纳入保障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
第十七条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期核查按一下方式开展:
(一)信息核对。通过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信息管理系统等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信息进行核对。
(二)重点核查。对经信息核对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存在疑问的,应当进行入户调查。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近亲属获得低保的,应当逐一核查。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核查情况及时报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发、减发、停发手续。
对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均无变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认后,按原确认金额继续发放低保金。
对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等情况发生变化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表和低保金调整确认表,提出低保金调增、调减或停发意见,并报区县(自治县)民政局确认。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当及时做出调增、调减或停发的确认决定,并明确调整时间。对调减或停发低保金的,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告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并说明理由。
最低生活保障定期核查,应当在核查期限内完成。
第十九条 对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1.5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应当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期。渐退期内低保金按原确认金额发放。
第二十条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就业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应当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的,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后,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当决定减发或者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二十一条 区县(自治县)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公开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受理咨询、举报和投诉,接受社会和群众对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的监督。
对接到的实名举报,应当逐一核查,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核查处理结果。
第二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定期对低保审核确认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十三条 申请或者已经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对于民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从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人员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对秉持公心、履职尽责但因客观原因出现失误偏差且能够及时纠正的,依法依规免于问责。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2年**月**日起施行,2016年12月12日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民政局印发的《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规程》和《S365网络超时_365bet亚洲版_365bet官方亚洲版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规范》(渝民发〔2016〕80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