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2〕29 期 重庆秀山:“四个机制”探索防返贫新路径
秀山县积极建立健全“快速发现”“监测帮扶”“工作推进”“关爱服务”长效巩固机制,主动防范化解各种返贫潜在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快速发现机制。一是“平台”申请“码上办”。探索创设“防返贫二维码”,畅通诉求渠道。村民零距离“扫一扫”,“码上”传输佐证图片,问题快速“解决了”,通过“信访诉求建议、自主申请申报、政策网上全通”,打通防返贫监测“最后一米”。自今年4月下村“码上诉求”启动后,已办理事项20个。二是“办结”念好“紧箍咒”。实行村(社区)干部每周对责任网格“全面扫描”、临界群体“精准扫描”,帮扶干部每月对监测对象“定期扫描”制度,及时受理核实群众“码上”申请和现场反馈问题。村(社区)负责问题收集核实,乡镇(街道)每周定期调度分析,县乡村振兴局即收即分析即转办,规定职能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三是“宣传”政策“方便看”。印制到人到户政策口袋书,宣传解读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临时救助政策等19项内容,普发通俗易懂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政策早知道”“防止返贫监测户政策全知晓”等宣传单,通过数字图表充分展示新政策,有效解决群众随时随地查询政策的难题,切实让群众享受惠农助农等各方面政策红利。
二、监测帮扶机制。一是“网线”织密“全覆盖”。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建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村(社区)为小网格的网格化源头管理体系,建立“帮扶干部负责监测户、乡村及驻村干部负责所有农户”责任体系。以职能部门专班为主体,分设“六条专线”,解决产业发展、兜底保障、失学辍学、医保救助、缺水断水、失联黑户等问题。委托第三方机构不定期开展零盲区走访调查,重点查看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帮扶干部真实走访情况等。二是“跟踪”加密“全波段”。干部“跟访”关注群众意见反馈,教师“跟学”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教育资助,医生“跟诊”关注病情变化和医疗保障,银行“跟资”强化金融扶贫,专家“跟产”进行产业技术指导,电商“跟销”让农户“小生产”接入电商“大市场”,企业“跟岗”对接就业需求,社工“跟心”疏解心理疾病,让专业监测帮扶走深走实。三是“清单”缜密“全方位”。反馈问题“自下而上”收集,问题线索“自上而下”推送,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等五项清单,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针对性开展救助和帮扶。
三、工作推进机制。一是交叉“相互查”。以乡镇为单位组建27个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互帮互助原则,每季度开展一次交叉检查,对标对表,细核细查,边查边改,确保做到“监测对象精准、监测程序规范、帮扶措施有效、风险动态清零”。第一季度交叉检查发现问题290个,已全部整改完毕。二是行动“大排查”。按照全市“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工作要求,秀山县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落实,集中时间,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全面走访。组建工作指导组,采取分片包干方式,深入乡镇(街道)面对面指导,对行动成效开展综合评价。三是常规“专项查”。组建4个督查组,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每月全覆盖开展督查,推动小额信贷、失学辍学、识别程序等重点问题解决并长效巩固。截至目前,已查找问题42个,反馈解决问题20个。
四、关爱服务机制。一是“精准”建台账。精准识别、确定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大病户、残疾户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物质+服务”七大帮扶工作,聚焦基本生活保障,聚焦精神抚慰陪伴,建立台账,实行网格化关爱服务。二是“联动”有人帮。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关爱大格局,实行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徽章、共青团徽、妇联徽章、志愿者徽章、社工徽章等“五徽联动”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发公益岗位“看护岗”专职关爱帮扶,打捆巩固脱贫攻坚公益岗“卫生岗”“护林岗”等兼职关爱帮扶,形成爱心联动。三是“保障”可持续。探索建立巩固成果关爱基金,采用社会人士爱心助一点、“99公益日”捐一点、财政资金出一点、联系的县级部门帮一点等方式,募集建立“基金池”825万,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专项帮扶,通过“返贫政策帮扶”和“关爱基金帮扶”防返贫“双保险”,建立健全防返贫长效保障机制。